中国政府网     黑龙江省政府     双鸭山市政府 饶河天气预报

首页 优势产业 正文 “一带三区九大基地”发展战略

“一带三区九大基地”发展战略

来源:饶河县经济服务中心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7-03-16 责任录入:饶河县经济合作交流中心


一带三区九大基地

饶河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主线,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提出 “一带三区九大基地”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财源支柱产业培育区、绿色食品产业聚集区、百里黄金旅游区、对外贸易服务区,带动了三次产业和重点项目全面发展。饶河县以百里黄金旅游带和规模化九大绿特基地为支撑,以三大园区为承载,以现有高新企业为龙头的政府、企业多元投资,专业型、综合型孵化器合理组合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一带”:乌苏里船歌百里黄金旅游带;“三区”:中俄互市贸易区、饶河东北黑蜂对俄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和对俄绿色产业出口加工园区;“九大基地”:绿色有机粮食作物种植基地、生态畜禽养殖基地、珍贵毛皮动物养殖基地、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东北黑蜂蜜源基地、林下产品种植基地、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北药种植基地、境外绿特农产品种植基地。

“一带”——乌苏里船歌百里黄金旅游带

上世纪60年代,著名歌唱家郭颂老师在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创作改编了蜚声大江南北的《乌苏里船歌》,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录入亚太地区音乐教科书。依托乌苏里江饶河境内128公里黄金旅游带,重点规划区域上游北起四排岛,下游南至珍宝岛,充分开发和整合界江、湿地、民俗、红色等旅游资源,加大饶河旅游业区域合作和内外联通,突出旅游项目精品建设,全力打造百里黄金旅游区。

目前,全县有AAAA级旅游景区千鸟湖湿地;AAA级旅游景区沿江公园、四排赫哲族风景区、喀尔喀山省级地质公园、小南山景区。连绵起伏的大顶子山、碧水清幽的乌苏里江、名震中外的珍宝岛都使饶河成为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旅游首选之地。饶河县异域风情浓郁,开展了旅游异地办证和落地签证业务,游客出入境十分便捷,是国内游客赴俄罗斯出境旅游的理想通道。

“三区”之一——中俄互市贸易区

饶河口岸于1989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客货运输口岸,1993年正式开通。经过二十多年运营,逐步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对俄开放的重要通道。依托饶河独特口岸优势,抓住沿边开放的有利机遇,打造中俄边民互市贸易交易的新模式。

饶河县中俄互市贸易区总投资4700万人民币,占地面积14147㎡,建筑面积12714㎡。分别建设了交易大厅,客检区,监管库,冷库,货检区,海关和检验检疫办公区,具有国际贸易、边民贸易、出口加工、仓储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休闲等功能。互市贸易区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饶河口岸辐射能力,促进全县对俄经贸产业提档升级,成为中俄边境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桥头堡和集散地。饶河中俄互市贸易区将于2016年6月19日正式投入运营。

“三区”之二——东北黑蜂对俄加工贸易产业园区

东北黑蜂是唯一的国家级黑蜂保护品种,国务院于1997年批准建立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1365平方公里,现有蜂产品加工企业9家,目前已开发蜜、胶、粉、浆四大系列100余种产品。椴树蜜、王浆蜜在世界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上分别获得金牌和铜牌;东北黑蜂产品已连续九年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组织(ECOCERT)的认证。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饶河东北黑蜂产品(蜂蜜、蜂胶、蜂花粉、蜂王浆)为我国首批蜂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园区占地面积30公顷,基础设施完善,配套齐全,承载能力强。设有产品展示中心,饶峰土特产品公司、映山红山特产品公司、锦隆国际贸易公司、杨家黑蜂艺术馆已进驻该园区,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东北黑蜂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聚集区。目前,园区继续对外招商,在申报省级园区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世界最大的蜂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区”之三——对俄绿色产业出口加工园区

园区占地面积145公顷,主要引进绿色食品出口精深加工项目入驻,是饶河县进出口加工产业的重要承载平台。园区基础设施完善,投资企业入驻方式简便快捷。

目前,大顶子山粮食集团、中顺农业开发公司、圣邦国际物流公司等企业已入驻该园区,所生产的有机大米、玉米系列产品、非转基因大豆油等产品畅销国内市场。该园区已申报省级园区,并继续吸纳从事对俄进出口生产加工企业、有机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入驻,共同建设特色鲜明的中俄边境经济发展示范区。

“九大基地”之一——绿色有机粮食作物种植基地

饶河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近一倍,约是黄土的20倍。空气、土壤、水源无污染,具备建设有机粮食作物种植基地的基础条件。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的气候有效地抑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杀虫剂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每亩耕地化肥施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经权威部门检测,饶河现有耕地土壤中的化肥、农药及重金属残留量在全国粮食主产区中最低。基于以上产业发展优势,继续招引绿色有机粮食生产加工企业,把饶河建设成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产业化的绿色有机粮食种植基地。目前,玉米种植面积155.3万亩,产量85.4万吨;水稻种植面积278.3万亩,产量152万吨;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86.4万亩,产量13万吨。

“九大基地”之二——生态畜禽养殖基地

饶河县生态畜禽养殖基础条件优势明显。作为粮食主产区,有充足的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供应,且价格优势明显;全县年产秸秆300万吨,通过青贮、黄贮、微贮等技术转化为优质的廉价饲料;县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相对封闭的自然条件为畜牧业养殖提供了天然的防疫屏障;县属非基本农田面积达70万亩,为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提供了用地保障。

全县森林面积3450平方公里,水域80平方公里,自然生态条件养殖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全县猪、牛、羊养殖量10.5万头,禽年养殖量达23万头(只)以上,专业养殖合作社96个,现已建成鹿、野猪特种养殖场40余个,存栏量达10000余只。充分发挥饶河县的自然资源优势,利用好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生态畜禽养殖及生产加工企业,把饶河建设成生态畜禽养殖大基地。

“九大基地”之三——珍贵毛皮动物养殖基地

饶河县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2.7℃,特别适合珍贵毛皮动物养殖。乌苏里貉、银黑狐、蓝狐等品种不仅生存和适应性强、易管理、抗病力强、繁殖快,成活率高,还有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饶河县养殖珍贵毛皮动物历史悠久,从上世纪80年代就形成了产业规模,所产毛皮毛绒丰厚、皮张抗拉强度大,品质优良,在国内毛皮市场享有盛誉。

目前全县乌苏里貉、银黑狐、蓝狐等珍贵毛皮动物存栏近10万只,年产各类珍贵动物毛皮8万余张。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满足市场需求,正在积极引进彩狐、彩貂品种。饶河县珍贵毛皮动物养殖基地于2013年7月投入使用,一期占地面积13.32万平方米,养殖承载量7万只,可同时容纳养殖户84户,养殖基地配套工程年产2万吨饲料厂已建成投产。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区位优势,使饶河成为建设珍贵毛皮动物养殖基地的首选。

“九大基地”之四——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

饶河县境内有1江28河,水资源主体乌苏里江水系是世界上公认没有污染的河流之一,生态系统保持完好,水生物资源丰富。流域内自然捕捞水面1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6万亩。独特的地理气候、优良的水域生态环境蕴育着众多珍稀名贵的经济鱼类,主要盛产大马哈、鲟鳇鱼、鳌花、鲤鱼、白鱼、狗鱼等共16科69种,其中“三花五罗十八子”远近闻名,大马哈鱼及鱼籽更是驰名中外。

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已利用养殖水面1.36万亩,乌苏里江网箱养殖规模达到400箱。依托乌苏里江优质水资源,建设了四排段国家级哲罗鲑、鲂种质资源保护区、杜家河口名特优鱼繁育中心,同时积极引进水产品生产加工型企业,生产鱼丸、鱼松、鱼罐头、速食食品等产品,努力把饶河建设成名特优鱼养殖及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九大基地”之五——东北黑蜂蜜源基地

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蜜源植物丰富,木本蜜粉源植物如椴、柳、槐、刺五加等百余种;草本蜜粉源植物如益母草、蚊子草、毛水苏等200余种。保护区内现有东北黑蜂5万群以上,已接近8万群的最大载蜂量,建设东北黑蜂蜜源基地,增加蜜源植物的保有量,为蜂产品产量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积极保障。

东北黑蜂蜜源基地规划建设椴树、黄菠萝蜜源区8000公顷,建设毛水苏蜜源区10000公顷,同时加大保护区内蜜源植物的禁伐力度,加快蜜源植物的人工造林步伐,限制在保护区内采砂取土、矿产开发和放牧行为,大幅度提高区内载蜂量、产蜜量和蜂农收入,倾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东北黑蜂蜜源基地。

“九大基地”之六——林下产品种植基地

饶河县森林覆盖率为51%,面积3450平方公里,多属针阔混交林,盛产薇菜、蕨菜、刺嫩芽、黄瓜香、黄花菜、四叶菜、猴腿等山野菜50种;松茸、猴头、木耳、元蘑、榛蘑等食用菌65种;榛子、核桃、松籽等坚果,蓝莓、蓝靛果、山葡萄、野生猕猴桃等浆果共25种,林下资源极为丰富。大量季节性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为林下产品的采集和种植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饶河县林下产品种植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建设蓝靛果种植基地2000亩,各类葡萄种植基地3000亩,木耳等菌类种植800万袋,大榛子、核桃等坚果种植基地500亩。以此为基础继续扩大各类林下产品种植基地规模,引进以浆果为原料的葡萄酒庄和野生果汁生产加工企业,以坚果为原料的休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菌类和山野菜为原料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把饶河县打造成为林下产品种植及生产加工。

“九大基地”之七——对俄蔬菜出口基地

饶河—比金口岸相距仅760米,位于俄罗斯哈巴和滨海两个边疆区结合部,辐射人口230万。口岸距俄哈巴罗夫斯克220公里,出口货物2.5小时即可到达目的地,是对俄出口鲜活产品的理想通道。俄罗斯蔬菜产量匮乏,多年来一直依靠从中国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按照俄罗斯科学院医学研究所制定的合理消费标准计算,即每人每月消费12.2公斤蔬菜,每年就需要117.12万吨蔬菜,扣除本地生产供应53.34万吨,哈巴和滨海两个边区蔬菜的供应缺口为63.78万吨。

自饶河口岸1989年开关以来,饶河县就是对俄罗斯蔬菜出口的重要基地。到目前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县的温室和大棚已发展到1200栋,露天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年累计生产蔬菜1.4万吨。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远不能满足俄远东地区对绿色蔬菜的需求,大量引进对俄蔬菜出口企业和种植户,扩大对俄蔬菜出口基地规模,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九大基地”之八——北药种植基地

饶河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活动积温2492.7℃,药材生长周期较长,利于药性成分积累。县域内有林地3450平方公里,生长野生药用植物69科226种:全草入药117种,根茎入药64种,果实入药24种,叶、花入药10种,皮入药6种,菌入药5种,动物药材25种,天然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产量较大的药用植物有人参、五味子、刺五加、冬青等。随着国家采取封山育林等林业资源保护措施,采挖野生药材逐渐被禁止,人工种植中草药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饶河对面俄远东地区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虽然俄方禁止原材料出口,但仍可以半成品或成药的方式进口到国内,填补国内市场供应不足的部分。

目前全县林下参栽植面积已达到2000亩,成为北药种植的主要品种,五味子、龙胆草、平贝也有少量种植。利用饶河县林下空间、林间空地、荒坡荒地种植北药,通过公司带农户的方式扩大种植规模,同时整合县内俄方两方面的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饶河真正建设成北药种植和生产加工的大基地。

“九大基地”之九——境外绿特农产品种植基地

饶河口岸所对应的俄哈巴和滨海两个市政区土地资源十分丰富,耕地总面积84.8万公顷。其中,滨海市政区75.2万公顷,哈巴市政区9.6万公顷,此外还有大量未利用的熟荒地和未开垦土地。两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种植业采用欧盟标准,农药及重金属残留量极低,适宜农作物大面积种植。俄两区土地租金低廉,每亩土地每年租金价格在5—30元人民币之间,种植成本低,投资效益高。

境外绿特农产品种植基地是引进国内有实力的农业公司,到俄罗斯开展绿特农产品种植,规划种植面积5万公顷年产12万吨优质有机大豆,通过饶河口岸全部回运国内,以满足国内市场对高品质农副产品的需求。在饶河县建设进口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对回运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加进口农产品的附加值,逐步建立起中俄跨境的“种植基地+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的产业链条,把饶河口岸打造成连接国内外绿特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