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黑龙江省政府     双鸭山市政府 饶河天气预报

首页 优势产业 正文 饶河县山特产品产业发展优势分析报告

饶河县山特产品产业发展优势分析报告

来源:饶河县经济服务中心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7-03-09 责任录入:饶河县经济合作交流中心


饶河县山特产品产业发展优势分析报告

饶河县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遵循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农林复合经营与林下经济,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山特产品加工产业已成为饶河县大力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

一、 山特产品产业发展现状

林地总面积 饶河县行政辖区内有林地总面积35.1万公顷,其中地方林地面积3.3万公顷,分布在6个林场和9个乡镇;森工林地面积25.3万公顷,分布在东方红林业局和迎春林业局所属11个森工林场(迎春林业局下辖:小佳河林场、宝马山林场、威山林场、西丰林场、芦源林场,东方红林业局下辖:石场林场、牙克林场、奇源林场、五林洞林场、大岱林场、永幸林场);农垦林地面积6.5万公顷,分布在5个国营农场(饶河农场红旗岭农场胜利农场八五九农场红卫农场)。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1%,人均占有林地2.5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822万立方米, 占全省总蓄积量的2.6%

 

 

饶河县森林覆盖面积分布图

森林资源 森林是以林木为主体构成的多层次、多种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复杂的生态系统。饶河县森林中生长着几十种可食的山野果、山野菜和菌类,均处在原始生长状态。野生山野果有山葡萄、山丁子、猕猴桃、狗枣、松籽、榛子、核桃等20余种;野生食用真菌有猴头、木耳、元蘑、榛蘑等20余种;野生山野菜有薇菜、蕨菜、刺嫩芽、山葱、黄瓜香、黄花菜、四叶菜、猴腿菜等30余种;野生动物几十种;野生药用植物200余种。

林下产业建设 现有3个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9家,种植基地15处,特种养殖场30家,已成规模的山特产品加工企业3家。

林下经济总量  2015年林下经济总产值3.34亿元,利润1.045亿元,包括:红松子、核桃、榛子等坚果,薇菜、蕨菜等山野菜,木耳、蘑菇等食用菌和山葡萄、五味子等浆果和林蛙、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东北黑蜂一系列产业等。按单位分县域内五个农场林下经济产值约4678.6万元,利润1848.39万元;乡镇4530.5万元,利润1132.6万元;各林场4195.35万元,利润1469.87万元;东北黑蜂产值约2亿元,利润约6000万元

二、 山特产品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一)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区位优势

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南部与完达山脉相环抱,北部与三江平原相依托,既有秀丽的山川,又有广袤的平原,地貌呈多样性。县辖4镇5乡,110个自然,79个行政村境内还有5个国营农场11个森工林场。县域森林、湿地、草原和江河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8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监测最高值为每立方厘米31600个,pm2.5最小值为每立方米13微克。

饶河县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2015年,饶河县荣获“全国避暑休闲百佳县”和“中国十佳宜居县”等称号。

近年来,饶河县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生态工程,针对森林、草原、湿地、水泽、空气等方面均出台了相关的保护细则,狠抓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目前,全县共有苗圃31家,主要以培育经济苗木和绿化苗木为主,为我县的生态保持和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原有的天然植被进一步得到有效恢复。境内有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喀尔喀山国家地质公园等。

1999年9月成立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实施对保护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监督管理,主要保护对象是纯种东北黑蜂和天然蜜源植物,其中椴树和毛水苏为重点保护的蜜源植物。下辖东北黑蜂原种场,原种场现有纯种东北黑蜂1500群,是保护区内培育和繁育东北蜂原种的基地。该保护区地处完达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屏障和良好的山地隔离条件,是保护东北黑蜂基因库的最佳环境。

大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在2000年建立的市级保护区,20049月通过省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610月经双鸭山市编委批准成立大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副处级事业单位。该保护区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及栖息于其中的珍稀鸟类、哺乳类,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在中国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野生生物物种不断减少甚至灭绝的情况下,大佳河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就更显示出其重要的保护价值。同时,也是开展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等珍稀濒危鸟类和紫貂、东北虎、黑熊、马鹿、原麝等珍稀兽类就地保护基地,并保持区内生物的自然性、多样性与典型性。另外,大佳河是中国仍有野生东北虎分布的极少数区域之一。所以,大佳河自然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二)林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特色产业突出

饶河县境内森林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及其阔叶混交林为主要类型,中生植物居多。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县域中部和南部山区,海拔在500-750米较高的山地上,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鱼鳞松和紫椴、糠椴、榆树、色树、水曲柳、黄檗罗等10余种。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县域西部丘陵区和北部、东部山区等低海拔地带,平原内岗地也有分布。主要树种有水曲柳、糠椴、紫椴、色木槭、春榆、胡桃楸、蒙古栎、黄檗、山杨、山槐、白桦等。野生动物有东北虎、马鹿、黑熊、野猪、狍子、狐狸、獐子、獾子、灰鼠、麝鼠、貂、貉等几十种;野生药用植物有人参、黄柏、冬青、平贝、五味子、刺五加、龙胆草等200余种;野生食用真菌有猴头、木耳、元蘑、榛蘑等20余种;山野果有山葡萄、山丁子、猕猴桃、狗枣、松籽、榛子、核桃等20余种;山野菜有薇菜、蕨菜、刺嫩芽、黄瓜香、黄花菜、四叶菜、猴腿菜等30余种

1、植物资源

山野菜 以薇菜、蕨菜、刺嫩芽、黄瓜香、黄花菜、猴腿菜、山葱等山野菜年产量在245290吨左右。(项目简介中:年采集量达800吨以上)

2015年山野菜采集量统计表

单位:公斤

蕨菜

薇菜

黄花菜

刺嫩芽

山芹菜

其它

采集量

38900

26540

650

19500

40

2500

 

88130


野生浆果 以山葡萄、山丁子、山里红和蓝莓等浆果类年产量在510吨左右。近年来,饶河县在人工栽培野生浆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通河林场建立蓝靛果种植基地2000亩,山葡萄种植面积达1500亩,成立葡萄专业种植合作社6个。

野生坚果 以红松子、榛子、山核桃为代表的坚果类产品年产量在1000吨左右。从2012年开始,饶河县林业局通过农业开发林业项目,在森川林场陆续建立嫁接红松坚果林示范基地1200亩,2015年在6个地方国营林场全面辅开,预计8年后开始结果。大榛子、山核桃的种植基地也逐年发展壮大,为坚果加工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原料保障。

食用菌 以猴头、黑木耳、元蘑、榛蘑为代表的野生食用真菌年产量在80吨至120吨。200412月县供销联社和县绿化办牵头成立了饶河县黑木耳产业协会,充分利用木屑和稻壳等废弃物大力发展地栽黑木耳的种植,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喜获成效,被部分乡镇为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做为富民强镇的支柱性产业而大力推广。2013年五林洞镇村民在程佩俊的组织下,带领十多名种植户成立了驼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合作社的种植规模已达到370万袋,年利润可实现200多万元。2015年饶河镇村民投资40余万元,占地面积30多亩建成黑木耳生产基地,栽培黑木耳菌17万袋。截至目前,已采摘晾晒出2万余斤干木耳,销往北京、哈尔滨及周边地区,预计今年总产量将达到3万斤,销售收入可达到60余万元。迄今为止,饶河县区域内黑木耳种植面积达600亩,年产干耳240吨。

2015年食用菌年产量统计表

单位:公斤

黑木耳

榛蘑

元蘑

榆黄蘑

猴头

松茸

304825

24400

2000

800

450

905


北药 饶河县境内已初步查明生长着人参、黄柏、冬青、平贝、五味子、刺五加、龙胆草等69226种野生天然植物中草药,其中全草入药117种,根茎入药64种,果实入药24种,叶、花入药10种,皮入药6种,菌入药5种。经过北寒温带气候滋养的药材,药性有着特殊的功效。这里的五味子被称为北五味子,果实鲜红。它与宁夏的枸杞,青海的虫草同被公认为最好的滋补药材。引进林下参栽植项目,目前已发展到500亩,长势良好,现在着重研究推广和扩大面积。在饶河县的北药种类中,人参、贝母、黄芪、五味子、刺五加等具有较高药用价值,是北药开发的主要品种。

2、特种养殖

鹿、野猪  饶河县森林覆盖率51%,林间空地面积近100万亩,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完好,具备发展规模化林下生态畜禽养殖业的条件。目前,全县建成鹿、野猪养殖场30余座,存栏量达10000余只,林下散养禽类10万余只,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五林洞镇现有野猪养殖场23个,是全国最大的野猪养殖之乡。原始生态环境下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倍受消费者欢迎。林下饲养不仅能够生产出生态健康的畜禽产品,还能够减少粮食类饲料消耗,降低饲养成本,有效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林畜共生,两相得益。饶河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林下畜禽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多个养殖合作社正在探索发展山林猪养殖方式。

东北林蛙  饶河县县域森林总面积3400平方公里,自然环境十分适宜林蛙生长,野生林蛙资源十分丰富。为了保护好野生林蛙资源,饶河县建立了大顶子山野生林蛙保护区,面积为14000公顷,并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人工养殖。目前,全县林蛙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养殖户达到50余户,年捕四年龄母林蛙30余万只,年产林蛙油1500公斤。

东北黑蜂  是由西伯利亚引进的前苏联远东黑蜂,是中俄罗斯蜂和卡尼鄂拉蜂的过渡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混有高加索蜂和意大利蜂的血统。它是在闭锁优越的自然环境里,通过自然选择与人工进行所培育的中国唯一的地方优良蜂种。其各项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世界四大著名蜂种(欧洲黑蜂、高加索蜂、喀尼阿兰蜂和意大利蜂),是其它蜂种不可比拟的,是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极其宝贵的蜜蜂基因库。东北黑蜂具有:蜂王产卵力强;维持群势能力强;采集力强;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强;遗传性状稳定等特性。

东北黑蜂生产性能

蜂蜜

(kg)

蜂王浆

(g)

蜂花粉

(kg)

蜂胶

(g)

蜂蜡

(kg)

50-100

300-500

3-5

30-60

1.5-2.5

饶河县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洲唯一的国家级蜂种保护区,原始生态保存良好,蜜源胶源植物丰富,其中木本蜜源植物有椴树、黄波罗、柳树、色木槭、山桃、茶条等上百种;草本蜜源植物有毛水苏、蚊子草、假泥胡菜等200余种。依托丰富的蜜源植物资源,饶河县大力发展东北黑蜂产业。目前,东北黑蜂已经发展到5万群,专业养蜂户702余户,饲养百群以上的蜂农20余户,超千群的养蜂村屯2个,年产蜂蜜、蜂胶、蜂毒、花粉等蜂产品3000余吨。东北黑蜂蜜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有可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与人体血清所含比例几乎相等的20余种矿物质、20余种促进人体生长和代谢的维生素等。东北黑蜂的蜂产品在“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暨国际蜂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饶河东北黑蜂产品为我国首批蜂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被欧盟有机食品组织认证为有机食品。

3、特色产业发展

以饶峰、映山红、那丹岭为首的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市场前景较好,辐射面逐年增大,已形成了以蜂蜜、花粉、王浆蜜为主要原料的蜂产品加工系列和山野菜、坚果产品加工系列。为更好的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省委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我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0年建设东北黑蜂产业园区,用地42581平方米。截止目前,共有黑龙江红兴隆农垦吉玛特经贸有限公司、饶河寒地黑蜂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入驻园区。

以龙头企业带动山特产品产业发展,抱团取暖,靠大联强,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种养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使饶河县的黑蜂产业形成整体合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林下资源利用率低,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后续发展空间大

我县可供发展林下产业的林地面积131.6万亩,开发空间大。野生山野菜和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可食用山野菜30余种,蕨菜、薇菜、刺嫩芽、黄瓜香、猴腿、山葱等年可采集量达800吨以上,松茸、山木耳、元蘑、榛蘑等菌类年可采集量约100吨。但因山野菜、菌类等山特产品均为季节性采摘,且保质期较短,鲜食时间限制性较大。历年来,除被个人腌制、晾晒食用外,因收购品类及价格影响,大部分都溃烂于山林间,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价值流失。目前的林下经济多以种植为主,林下养殖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很小,传统农作物单产增加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依靠传统种植业对农民收入增幅不大,因此,利用闲置林地发展林下多种经营项目,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可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渠道。

(四)人力资源为林下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饶河县劳动人口约82500人,劳动力占比55%。农村劳动人口比例高,每年冬季可季节性增加农村劳动力约41800人。隐性失业人口和农业季节性歇业人口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撑。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从事林下经济人数约6671人,以村民、农民利用农闲时间采集为主。

(五)俄罗斯林下资源丰富,且在数量与品质上有所保证,可为饶河县提供产业发展支撑

俄罗斯是世界上森林资源第一大国。俄罗斯远东森林覆盖率45%,近半数为成熟林,木材蓄积量达220亿立方米,占俄罗斯木材蓄积总量的26.6%。与饶河毗邻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及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分别为75%64%,木材蓄积量分别为52亿立方米和60亿立方米,大量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森林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该地区树种齐全,材质优良,与中国的大小兴安岭基本相同,以盛产水曲柳、柞木、桦木、红杉、落叶松、云杉、椴木等经济树种著称。俄罗斯远东森林资源开发较晚,大面积开采是在上个世纪末,木材采伐量仅为自然生长量的三分之一,林下产品的采摘及加工更是少之又少。

俄罗斯地广人稀,生态良好,景色怡人,其生产的蜂蜜自然纯正,香郁浓厚,口感绝佳。饶河对面哈巴、滨海边疆区蜜源植物十分丰富,有椴树等上百种蜜源植物,以椴树蜜为主,杂花蜜为辅。最大可承载蜂群40万群。目前有蜜蜂20万群,蜂蜜产量每年1万吨左右。2014年,从饶河口岸进口俄远东蜂蜜110吨,价格每斤12元人民币,可为饶河县黑蜂加工产业提供可靠的原料保证。

(六)市场需求旺盛,产品加工后升值转化率高,收益巨大

随着绿色食品的逐渐走俏,山特产品已成为国内外市场上倍受喜爱的天然食品。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是茶余饭后的休闲食品,并且因其药用价值被应用于药品行业。

现代都市人每天吸入大量的不洁空气微粒,如果长期存于体内得不到排除,会给人体带来诸多不良的症状,而山野菜中含有的植物纤维素,清除体内垃圾,养胃润肠,被誉为人体的“清洁工”。食用菌药用价值也很高。许多菌类既是美味佳肴,又是珍贵良药。我国利用大型真菌作为药物历史悠久,如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及以后的本草学著作均有记载。香菇能“益气不饥,治风破血”,木耳有润肺和消化纤维素的作用,银耳有提神生津、滋补强身的作用,马勃菌在新鲜时可炒食,老熟时可止血、治疗胃出血等症,青头菌能“泻肝经之火,主治眼目不明”。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更是倾注于认真菌资源中挖掘新药物。如上海研制的“猴头菌片”、“蜜环片”、“亮菌糖浆”、“健肝片”等,都在临床上发挥了很好疗效。现代发现灵芝对慢性气管炎、高山病。急慢性肝炎,以及被认为不治之症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均有一定疗效。在许多方剂中,茯苓是著名滋补性食品。雷丸含有溶蛋白酶,可作为驱虫剂。从云芝中提取的蛋白多糖体(PSK),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临床上已作为抗癌药物应用。用蘑菇预煮液制成药物,对医治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肿、早期肝硬变均有显著疗效。在蘑菇、香菇的提取液内,还发现了一种干扰素诱导剂,具有很强抗病毒能力,类似这些菌类约200种之多,是很有希望的药物。有百余种大型真菌具有抗肿瘤活性,主要成分是真菌多糖。这些化合 物虽不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但能刺激抗体形成,从而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食用菌作为系列产品开发,其前途广阔。有些地方用金针菇作成了"金菇饮料";有人把菌类添加于各类糕点,如 "茯苓夹饼"。用灵芝等菌制成的盆景,更是栩栩如生,如泾阳真菌研究所采用生物学技术造型与传统盆景工艺相结合,制作的灵芝盆景,已成为一种新开发的创汇产品。用菌类盆栽或插瓶,作为一种家庭观赏真菌来代替花卉,其市场广阔。山区有些农民用一种鲜蛤蟆菌子实体能诱杀苍蝇,因为此菌含有使苍蝇神经麻痹的毒素。硫磺菌也具有类似作用,把硫磺菌子实体晒干后,放在室内焚烧,可以驱除蚊、蚋、蠓等害虫。国外用大孢伏草菌制成片剂是一种有特殊用途的生物防治剂,能防止多年层孔菌危害森林。还可使伐木后遗留的树桩、暗根两年内清除。许多大型真菌的代谢产物均有重要经济价值。如云芝,变色多孔菌产生的漆酶能提高生漆的质量,乳菇属的一些种类能合成橡胶物质,变色多孔菌能使固态褐煤液化,有些菇类则可用于生产助鲜剂,进行药物的合成和转化。

野猪主食青草、玉米秸秆、红薯等青绿饲料,成本极低,仅家猪的三分之一,而且肉质特别鲜嫩香醇、瘦肉率高达85%,是真正的放心肉和绿色滋补食品,在市场极为畅销,每公斤3040元仍供不应求。一只野猪年产仔约20头,可获利0.50.9万元,效益是家猪的十几倍。另外由于它长期生存于自然界,其抗病力、成活率都比家猪强,养殖风险较小。

鹿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尤其是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售很广。鹿头、鹿脑、鹿茸、鹿肉、鹿血、鹿茸血、鹿胎(鹿胎膏)、鹿角(鹿脱盘、鹿角帽)、鹿骨、鹿髓、鹿肝、鹿心、鹿肾、鹿鞭、鹿脂、鹿筋、鹿肚、鹿油、鹿皮、鹿尾等,都是中药典籍上有记载的可供药用的名贵中药即食疗补品。鹿产品还是我国传统的创汇商品。梅花鹿产品深加工项目较多,可制成鹿茸粉、鹿茸胶囊、鹿茸系列饮料、鹿茸啤酒、鹿茸精酒、鹿茸精口服液、鹿茸茶、鹿茸口香糖、鹿茸软糖、鹿茸含片等系列鹿茸保健品,另外鹿皮是优良的皮革原料,鞣制后异常坚韧、柔软,是制作高档名贵皮革服装的最佳原料,还可制造擦试精密仪器的必备物品,可以做高档轿车的座皮,沙发座皮等,其应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近几年来,欧美市场上流行用鹿皮来做室内装饰材料。这些可使其增值几倍、几十倍,为鹿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东北林蛙是中国东北山区纯野生动物,亦被称为哈什蚂(哈士蟆)。其与蛤蟆和青蛙完全是不同原动物。唯中国仅有,被列为易危(v)物种。是集药用、食补、美容功能于一体的珍稀两栖类动物。东北林蛙以其特有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蛙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在各地所产的林蛙中,以东北地区的林蛙体格大、产油率高、体制健壮、繁殖率高而成为林蛙中的极品。林蛙油是母蛙的输卵管,素有软黄金之称,是世界公认的滋补之王,被誉为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林蛙油中含有优质蛋白质56.3%,脂肪3.5%,矿物质4.7%,无氮有机物27.5%,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18种,微量元素20多种,并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搞衰老、美容养颜等独特功效。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

(一)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形成林下抓种植、林中抓养殖、林间搞旅游、林上搞采集的立体林下经济发展格局。

1、推进森林养殖业发展,壮大特种野猪、鹿地养殖规模,提高饲养量;

2、打造森林食品基地,依托自然资源,以示范基地为基础,逐步建立坚果、浆果加工企业,形成采集、加工、销售产业链;

3、提升生态旅游吸引力,合理利用林下空地,形成生态旅游与林下养殖、餐饮相结合的复合式经营;

(二)引进山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优质商品,提高品牌影响力

(三)合作发展北药产业